原标题:高新区优化支柱产业生态圈
3家集成电路企业拟上科创板,SK海力士二工厂竣工投产,华虹无锡基地首批光刻机进厂,6家企业入围2018年中国十大半导体企业……进入二季度以来,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好消息接连不断,集成电路产业蛋糕不断做大。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区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总收入超过800亿元,占全国集成电路比重的八分之一,目前集聚集成电路企业200家以上,从业人员近3万人,集成电路成为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
“全区集成电路产业总体按照‘设计、制造、封测以及支撑配套业’的产业链条进行布局,经过多年的孕育和发展,已成长为支撑物联网、智能制造、5G通信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子等应用产业的重要技术,持续涌现出具有突出作用的设计企业、核心工艺和产品,产业协同效应日益明显,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生态圈也在不断优化。”高新区工信局相关人员说。
重大项目带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不断跃升
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需要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在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中,华虹12英寸制造线项目和总投资86亿美元的海力士第二工厂备受关注。
4月份,SK海力士二工厂项目竣工投产。6月上旬,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一期)12英寸生产线建设项目首批光刻机进厂。不新增用地,投资86亿美元,SK海力士二工厂项目落地就备受各界关注。据悉,二工厂整体工程规模浩大,累计投入人员达230余万人次,中韩共有101家合作公司参与其中。项目建成达产后,无锡公司将形成月产18万片12英寸晶圆的产能,年销售额也将达到33亿美元。目前,SK海力士占有中国DRAM市场约35%,待二工厂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占有超过45%的中国DRAM市场份额,使其成为全球单体投资规模最大、月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10纳米级DRAM产品生产基地。
从一定意义上讲,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华虹无锡基地首批光刻机进厂,意味着该项目从基建阶段进入了试生产准备阶段。“半导体产业恰似‘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上了这个跑道,只有加速前行,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半导体芯片的制造技术一般18个月到2年就会更新一代,所以项目建设速度要尽可能加快,这样产品达产时才能保持足够竞争力。”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副总裁、华虹七厂厂长倪立华在接受采访时说,从自主可控的意义来讲,华虹进入无锡后,无锡的通用半导体制造技术将从8英寸时代进入到12英寸时代,工艺技术能力将提升至55纳米,而之前为130纳米。据了解,华虹无锡项目一期项目投产后,还将适时在无锡建二期工厂和三期工厂,届时生产的技术等级也将提升,三期全部建成后华虹在无锡将有三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借力资本市场,助力企业抢搭科创板快车
在用好资本市场方面,高新区集成电路企业表现积极,相关部门也全力支持。目前,高新区有4家企业拟上科创板,其中3家为集成电路企业。高新区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为帮助区内优质企业在科创板舞台上掌握先机,高新区相关部门开展多场科创板的宣传和动员活动,并摸排、梳理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资源,了解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情况,财务状况及上市筹备的工作进度、融资需求等,并结合科创板的特点进行专题指导,提前做好上市准备。
到现在为止,拟上科创板企业中,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无锡中感微电子和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均为在辅导企业。下一步,区发改委将继续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服务,协调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的各类问题,支持推动企业早日上市。
据介绍,这三家拟上科创板企业各有特色。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包括IC 设计、掩膜制造、晶圆制造测试、封装及产品测试等,产品聚焦功率半导体器件和智能传感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传感网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传感网物联网芯片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核心技术整合传感器、驱动器、数模/模数转换、传感信号处理、智能分析、无线通信、电源电池管理、嵌入式CPU/MCU 为一体。芯朋微电子在生活家电电源芯片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未来将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积极布局智能家电、移动数码、标准电器、工业驱动四个方面的应用,不断拓展新领域,提高业务增长点。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优势凸显
虽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竞争激烈,但是高新区企业却有着不俗表现。上个月,“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在南京举行,高新区6家企业入围2018年中国十大半导体企业。中国十大(强)半导体企业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囊括了中国IC设计、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封测、半导体功率器件、半导体MEMS、半导体材料六大领域的TOP10排行榜等企业。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高新区深厚的产业底蕴。上世纪80年代无锡曾作为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的中心,承担了我国第一次对微电子产业制定国家规划并进行大量投资的“908”工程,为国家培养锻炼了大批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区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积极实施开放战略,集聚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当代水平的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封测企业,为产业环境的构筑提供支撑。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利好政策与时俱进,高新区坚持多措并举为集成电路企业构筑完备服务体系。政策上注重倾斜,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向上下延伸,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在公共服务上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全方位支持。除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无锡产业化基地公司构建的EDA测试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外,还有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IC设计、软硬件支持、适当资金配套的公共服务。
“伴随着国家‘芯火’双创平台建设的稳步推进,全区将进一步围绕‘补链、强链、造链、延链’总体思路,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发展,搭建全产业链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工信局相关人员说。(安宇)
(责编:唐璐璐、张鑫)